IMG_9656.JPG

(國立臺灣文學館大門)


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前身乃日治時期台南州廳,位於湯德章紀念公園附近,我們並不是第一次造訪台灣文學館,但這一次的參觀經驗尤其特別,原因在於我們這次是專程為了看--「再見李潼-兒童文學的呼喚」。


IMG_9659.JPG

 

IMG_9664.JPG

 

小時候,想買什麼東西總是會被爸媽打些折扣,要不是說家裡還有,就是說那些東西還不需要,唯讀書籍是爸媽最捨得的花費,全家人總是在吹著涼風的夏夜,一起到青年書局挑書,也就是在那樣的機緣下,結識了李潼的書。

相較於之前看的中國傳統神話及世界名著翻譯帶給我的陌生與疏離感,李潼筆下的主人翁生活背景似乎親近多了,要不是在澎湖、要不是在宜蘭、在霧峰、在司馬庫斯等等,雖然這些地方當時我一個也沒去過,但看完書後,似乎也和主人翁一起回阿媽家過了一個暑假,一起在當地生活了一遭。如果說李潼的書帶我入門的認識了臺灣各地,其實一點也不為過,當時小小的心靈在看完書後,總是想著「啊~~等我長大,我一定要去那邊看看」。 


CIMG1439.JPG

(曾經參與創作的民歌作品)

NED是在不知道李潼是誰的情況下,陪我一起去看展覽的,沒想到一看展覽之後,才發現李潼的音樂創作也曾陪伴他一起成長。

李潼原名賴西安,在1979年左右,以本名參與民歌創作,像著名的「廟會」、「月琴」、「雞園」、「橋」、「散場電影」、「樵歌」等等至今傳唱不已的民歌,都是由他填詞的。在參觀這個展覽之前,NED知道賴西安,卻不知道李潼,而我,只知道李潼,卻不知道賴西安是何許人?這個展覽除了完整呈現李潼(賴西安)的創作歷程外,亦將他的創作與NED及我的生命片段連結, 實在是非常有趣。


IMG_9663.JPG

(「再見天人菊」手稿)

「再見天人菊」是我第一本看的李潼作品。故事一開頭,描述著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人,為了趕赴二十年前畢業時與老師同學的約定,特別從國外趕回澎湖,在越接近飛機落地的那刻,滿地遍生的天人菊似乎也看的更清楚,而天人菊,也勾串起他的青春記憶。這樣的起頭,彷彿讓讀者一起掉進了主人翁的回憶裡,也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倒敘筆法的魅力,而這是一本充滿愛及溫暖的書,有著青春歲月的快樂歡笑及孤單缺憾,但不論如何,都要懷抱著希望勇敢前行。

IMG_9662.JPG

(再見天人菊裡的經典名句「努力愛春華」,珍惜青春年華之意)

因為整個故事是跟一群學作陶的師生有關,文學館內也用心的設置了書中的情境。

IMG_9661.JPG

李潼先生在2004年因病過世,留下七十多本作品,其中包括16冊的「台灣的兒女」系列、「少年噶瑪蘭」、「望天丘」等,因為李潼的夫人將其生前手稿及珍藏文物捐贈給台灣文學館,特別舉辦特展,也讓我們得以一窺作家風範。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潼將他的書房命名為「蓬萊碾字坊」,以嚴謹的寫作態度從事少年及兒童小說的創作,實在令人動容。

 

CIMG1432.JPG

台灣文學館內的陳設、佈置總是很明亮典雅,是個讓人可以親近又值得好好體會的藝文空間。

CIMG1436.JPG 

我們後來也去二樓參觀「為土地立傳的大河之作-施叔青手稿捐贈展」,現場可以看到施叔青捐贈「香港三部曲」、「台灣三部曲」的珍貴手稿,而現場播放的作家訪談紀錄,可以更近一步的了解作家的創作想法。

CIMG1442.JPG

 

之後走到熟悉的孔廟避雨,等雨小一些便到孔廟對面的府中街逛逛,雖然因為天候不佳遊客稀少,還是有些攤位擺攤作生意,只是大雨一來,攤商們又得趕緊收拾避免淋濕,之後再走回來時,攤們也大多都收攤了。

IMG_9668.JPG

吃完友誠蝦仁肉圓跟肉羹麵後,天候越來越糟,我們索性在府中街隨意找家店避雨,便走進「樹有風」咖啡館喝杯咖啡,整家咖啡店佈置的非常溫馨,咖啡及茶飲也都很不錯,相較於冒雨趕路,還是躲在咖啡館裡有咖啡、音樂及書籍相伴比較舒服

CIMG1449.JPG

(樹有風咖啡館一景)

 

CIMG1447.JPG

(店內有在販賣專業烘焙的咖啡豆)

等雨小一些後,我們走到府前路去買克林肉包。因為當時太餓了,來不及拍照,就坐在路邊的椅子上把肉包吃掉,料真的很豐富(只是也比一般包子貴一些),這滋味就讓大家自行想像囉!

CIMG1451.JPG

(司法博物館預訂地,前臺南地方法院)

原本還要去參觀司法博物館的,沒想到還沒弄好,外觀就如同上圖所見,內部也尚未開放,這樣下一次的台南之旅又有新的景點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d9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