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納經堂)
我們的宗教信仰並不特別虔誠,對於日本俳句作家松尾芭蕉的作品及事跡亦是一無所悉,原本計畫中,山寺是必定造訪,中尊寺及毛越寺視天氣而定,而瑞巖寺拜日本三景之一「松島」訪客眾多盛名之累,原本是要略過不去的,但後來機緣巧合,循著芭蕉的足跡,完成了慈覺大師所開創的四寺巡禮。(更多關於「四寺巡拜」的資訊,可參考這個網站)
第一次看到山寺的照片,是在礁溪的山形閣飯店,飯店電視的迎賓畫面就是山寺納經閣,矗立在綠色山巔的赭紅建築,讓人神往,而NED遺憾著多年前跟團在山寺只能匆匆一瞥的印象,所以這次旅行的重點之一,就是拜訪山寺。拜訪山寺,就像登座小山,有階梯有坡度,距離也不算短,預留充足的時間,緩步前行,並不會覺得累。
(山寺參道一景,陽光灑落在佛像上,莊嚴寧靜的美感油然而生)
(山寺---仁王門)
從JR一之關站到平泉(中尊寺、毛越寺)可能的交通方式有二。一是搭JR東北本線到JR平泉站(車程約8分鐘,車次班距約一小時一班)後,再步行前往(週末及假日於平泉站另可搭平泉巡回バス『るんるん』);另一是搭岩手縣公車(搭車地點在JR一之關站西口巴士乘車處10號月台,車次班距亦約一小時一班)。
我們是平日前往,沒注意到JR班次的班距,又錯過了最近一班的公車,在公車站等了比較久的車。不過也因此在公車站旁的一關市觀光協會取得了詳細的平泉交通資訊(還包括嚴美溪跟猊鼻溪的),還有一關市的散步路線,協會裡有一位長住日本的台灣人陳小姐熱心的提供了相關資訊,非常感謝。另一個幸運是,本來預計是從JR平泉站步行前往中尊寺,後來改搭公車直接在中尊寺參道前下車,在有點熱的天氣裡,少走了半個小時左右的路,舒適許多。
(中尊寺---金色堂外)
中尊寺的參道月見坂一路上就有不少古樸的寺院建築,一直到金色堂及讚衡藏(寶物殿)才是付費參觀且禁止拍照的區域。台灣的旅行團通常在免費區域參觀,雖已是相當精彩,但如果時間充裕的話,真的不要節省那區區一千日元的門票錢,金色堂可是中尊寺內唯一將創寺之初的樣貌流傳至今的建築物(西元1124年上樑,今年恰巧是九百年),是日本國寶之一,站在堂前不但能仔細欣賞數百年來精心維持修復的佛像、法器及柱飾,亦能靜靜感受諸佛的照拂庇佑,而讚衡藏裡也展示了平安時代奧州藤原氏榮極一時的珍寶,相當值得花點時間參觀。中尊寺的網站做的非常用心,繁體中文的介紹也非常詳盡,一定要看一下喔!
(中尊寺乙景)
(中尊寺乙景)
(毛越寺)
毛越寺為淨土宗的寺院,在平安時代寺院林立於庭園週遭,是一片人間淨土。時至今日,寺院建築多已不復存在,只剩考古遺構,但庭園裡的靜謐安寧,讓人覺得平靜。園內腹地適中,步道平緩寬敞且多有林蔭,推薦給尋找心中那一畝淨土的人。毛越寺的網站介紹的也非常詳細且繁體中文友善。
(毛越寺)
(毛越寺)
(毛越寺)
(毛越寺)
(毛越寺)
(毛越寺)
瑞巖寺位於日本三景「松島」旁,搭JR仙石線至「松島海岸」站,沿著人行道(或跟著人群)即可抵達。需注意的是,JR東北本線有一站名為「松島」站,距離瑞巖寺跟日本三景之一「松島」反倒有段距離。另一個要留意的是,每班次仙石線的終點並不相同,搭車時要辨明是否有經過松島海岸站,不然就得中途再換車(有點類似台北捷運紅線要到象山站,卻搭到終點站為大安站的班次而需要換車的概念)。
(瑞巖寺)
瑞巖寺為慈覺大師於西元828年所開創,當時松島灣地貌仍相當原始,讓人聯想到了極樂淨土,不少修行僧侶不辭路途遙遠前來參拜,目前在寺院大門走道的一側,保留著好幾世紀前僧侶祈禱參拜的洞窟,相當特別。隨著時代的更迭,寺院一度沒落,復經仙台藩主伊達政宗予以重建,成為伊達家的菩堤寺,故寺內的許多收藏都跟伊達政宗有關,廳房也都是復原成伊達家佈罝的門繪裝飾。進入瑞巖寺庫裡及本堂參觀時,需要脫鞋,有幾階階梯,參觀的人不少,但還蠻有秩序,室內不可照相。
(瑞巖寺)
(松島海岸---五大堂)